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1-08-08
说实在的,我对任何旅游的兴趣都不是很大,什么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我能只能做到勉强配合的作欣赏状,然而,对于美食美酒和购物,我却是乐此不疲,此次旅行,由于都是跟团旅游,安排的都是中餐(我对这点很有意见,但跟我同行的同胞都很是欢迎,还自带咸菜什么的小食,所以,只能不犯众怒),对于我这个在国内就喜欢经常舞刀弄叉的人来说,看着周围那么多西洋美食却无法享用,的确有种很强的失落感,但是还有一样,就是啤酒,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BEER。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啤酒变得淡而无味,可能是为了配合国人拿瓶对吹的饮食文化,这些啤酒的酒精度和麦汁浓度都大大降低,可以保证在喝掉一箱后还能把车钥匙准确无误地塞到钥匙孔里。我一度以为全世界的啤酒都是这样的,来到澳大利亚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为了排遣夜晚的无聊,我和室友几乎每到一处都会从街边小店购回半打花花绿绿的本地啤酒,在客房里边喝边聊,当冰凉的酒液顺着口舌直落肚子后,我才发现这国外的啤酒和国内的几乎不能算是同一种酒,除了都有气体以外,别的完全不同,国外的色浓、气多、味苦、酒味重,国内的色浅、气少、味甘、酒位淡,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联想到大多数老外能做到只喝一小瓶啤酒而在酒吧里打发一夜,这酒显然必须是这样的特性,否则象中国人那样一去酒吧就来上两打,恐怕喝不了一半,就都趴下了,可能这就叫文化差异吧,哪种文化更具合理性,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不过,单纯就啤酒而言,我肯定要投外国啤酒一票,且不怕背上崇洋媚外的骂名,“酒”和“水”毕竟是两个字,啤酒也是酒,自然不能水化,就象男人不能女相一样。
除了色香味俱全的啤酒外,这次旅行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我的购物经历了,刚说过男人不能女相,我自己就犯了忌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特别喜欢逛街,而这几乎是女人的专利,究其原因,恐怕和我喜新厌旧的脾气有关,而SHOPPING恰恰就是一个求新求变的过程,能给自己带来许多新鲜的感观上的刺激和思维上的进步。
旅行中的购物分四部分,一是导游带你去的定点商店,二是连锁的DFS免税店,三是各国际机场的免税店,四是路边的小超市。
和国内旅游一样,在澳新也有很多华人开的土特产商店,专门被导游用来接待国人,什么深海鱼油、羊毛制品、首饰等应有尽有,然而,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始终对这样的店铺喜爱不起来,总觉得在知道导游有回扣的情况下而付钱是件很愚蠢的事情,不过,最后我还是买了一点,为的是不让导游对我另眼相看。DFS免税店也是导游指定的购物场所,不过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汇聚着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如LV、GUCCI、COACH等等,价格不斐,但相对与国内来说,还是便宜不少,如果在打折,那差额就更大,因为国内的大牌往往折扣很小,但也许是接待的中国人太多,老外也开始不打折了,这次在各地的DFS店里,就只是在GOLD COAST一站,我遇到了大折扣,狠狠地买了一笔,战利品是三个女包,回来送给女朋友,一只DKNY,两只CELINE,前者打三折,折合人民币只要300零一点,后者都打对折,每只折合人民币只要1300元,当我回到杭州后,在杭州大厦发现,那两只CELINE,一只要3600,另一只要4100,真不知是国外太便宜还是国内太贵,差价太大了,也许我们真的该反思对于名牌的迷信了,在国外人们可不把它们当回事,这点从价格上就看的出来。
机场的店铺完全是另一个模样,经常是以专卖店的形式存在的,也是以世界名牌为主,当地的土特产品为辅,特别是烟酒制品,货架面积大,品种多,但是价格,很遗憾,不便宜,还不如在国内的超市买来的划算,机场的购物故事来自墨尔本,我们已经踏上了返乡之路,这个机场是我们在澳大利亚的最后一站,在登记前,有充裕的时间“补货”,于是,我再一次的破财,这次是为了两只PRADA包,我是在一家毫不起眼,东西堆的乱糟糟的店铺里发现他们的,一只打折后400澳元,一只300,尽管价格有点高,但在和国内巨大差价的诱惑下,我还是掏光了我最后的购物预算。
最后,请允许我喝一口从澳大利亚街边超市买回来的TWININGS袋泡洋菊花(CAMOMILE)茶,回味下澳新往事,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呀!
¥57800起
¥28800起
¥24800起
¥27800起
¥32800起
¥30999起
¥29800起
¥268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