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谈协和广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巴黎最负盛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是凯旋门,而东侧便是协阳广场,再往东,穿过昔日是王宫区的杜伊勒里公园,便可来到卢浮宫。这是一条笔直的线,历来号称“胜利大道”。实际上,就马路而言,胜利大道的两端可以说是凯旋门和协和广场,全长4公里左右。
法国国庆节阅兵,起点在凯旋门,终点即是协和广场。如果有些迷糊,不妨那一本
中国国旅的旅游地图,标记非常明显。
法国协和广场在塞纳
河北岸,从广场向南跨过协和桥,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国民议会”。而从广场向西走上香榭丽舍大街,走不多远的右侧,便是掩隐在绿荫深处的爱丽舍宫,即法国总统府。在协和广场和总统府之间,有
美国和
英国大使馆,
德国大使馆也离此不远。
在广场左侧的丘吉尔大街上,面对面端坐着两座宫殿式建筑:“大宫殿”展览馆和“小宫殿”展览馆,一大一小,但都花容月貌,华贵动人。协和广场面积8万4千平方米。站在广场中心西望香榭丽舍大街,夹道的绿荫中间,车水马龙,滚滚流动,由于没有高大建筑物挡住视线,心胸为之一宽。
如果花上半个小时,可以走上宽得像马路的人行道,直至凯旋门。走不了几步,我们会不期而遇蓬皮杜总统。这是一尊全身雕像,他身穿西服,脸带笑容,向我们点头,而马路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虎总理”克莱孟梭正急匆匆向我们走来。这又是一尊全身雕像。协和广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吗?不。广场取名“协和”,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题目。路易十五时,臣下为邀宠于国王,在此修建广场,立国王骑像,广场八角形,在八角建有基座,拟立雕像。工程于1775年完成。
法国大革命时代,广场就在杜伊勒里王宫前面,是发生许多重大事件的地方。1792年,国王骑像被拆除,“王家广场”改名“革命广场”。形势急遽变化。1793年1月21日,在革命广场西侧偏北,竖起“断头台”,路易十六被处死。五个月后,断头台移至广场东边。整个法国大革命期间,先后有1343人成了断头台的刀下鬼,其中包括王后,
丹东和罗伯斯庇尔自己。可以说,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恐怖”,就是在这个广场上体现出来的。大革命后的督政府期间,为了抹去这儿血淋淋的回忆,决定重新命名广场,于是更为现名“协和广场”,取民族要和睦、国家有希望的意思。
参观完了协和广场,更多的是被这里的血淋淋的历史所感染,当初历史书的记载必经只是书面上,没有现在直接看到这么直接。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朋友热情的给我们讲解当初的那段历史,让我们无限唏嘘。更多
旅行社出国游线路,欢迎登陆
欧洲法国签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