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圣母院因为雨果的小说而名扬世界,我今天也慕名前来,每天到这里旅游的游客非常多,大多数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和我一样慕名前来的,如果您也要来
法国旅游,当然也不能错过这里了。
巴黎圣母院有左中右三座大门,门上方各有穹窿形石刻造家。中门上刻有“最后的审判”,右为圣母门,左为圣安娜门。圣安娜是圣母玛丽亚的母亲,也就是耶稣的外婆。我发现左右两门并不十分对称。对,中世纪的建筑美很有讲究,认为绝对的对称可能产生单调,目前的不对称美来自同中有异,来自
大同小异。
我推动沉甸甸的木门。大殿好高好高,视线不知不觉上移。而下望一排排的木椅,看看走来走去的游客和信徒,又觉殿内空空荡荡。左右两边有十余间小教堂,彩绘的玻璃窗在叙述着《圣经》里的故事。耳堂、祭坛、唱诗班、四周的回廊、镀金的法器,更加上一片庄严的寂静,使人蹑足而行,不敢出声。
头顶上是从大殿顶上垂下的巨大环形烛台,祭坛两侧墙上的大圆花窗,规模宏大,工艺精美,不愧是全国宗教生活的最高殿堂。在大殿中部耳堂的左侧,在光线并不明亮的地下,有一小方石板,上书:保尔,克洛岱尔皈依天主教处。克洛岱尔是法国20世纪的重要天主教作家、诗人、剧作家,而且曾在中国
福建等地担任外交官。克洛岱尔就是法国影片《罗丹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卡米耶的哥哥。他18岁时,于1886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在巴黎圣母院我眼前的一角地方,猛然领悟到天主的感召,“立地成佛”,皈依天主教。
接着,我登楼参观钟楼。楼梯又小又窄。楼梯旁一夫当道,原来需要购票登楼,收费单位是文化部。登上楼台,可供游客行走的空间很小。
高大的圣母院在大墙背后显得相当局促。我凭栏俯视大广场,下面游人如蚁,点点滴滴而已。塞纳河,西特岛,一目了然。巴黎圣母院当年雄视巴黎。气吞天下的气概可以想见。但是,历六七百年后,连石头的建筑物也会朽蚀,也在衰老。心道难怪
中国国际旅行社强烈建议游客应该尽快到这里旅游,可能也怕担心岁月的腐蚀会让这里渐渐失去魅力吧。更多
欧洲法国
旅游签证报价,欢迎登陆国旅
旅行社出国旅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