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1-04-07
经济危机背景下,在红海里挣扎的有关传统报纸的坏消息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之际,免费报浪潮却席卷全球。从根本上讲,这一媒体现象与经济动荡和传媒变革有密切的联系。
自1995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现《地铁报》日报开始,免费报纸便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原本处于四面楚歌的平面媒体成就了罕见的增长传奇。
在欧洲,荷兰、西班牙的免费报纸分别占到全国报纸总数的60%和51%,英国也超过40%;在美国,免费报纸的读者数量成倍增长,《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大批全美知名大报先后加入免费报行列;在南美,免费报纸《理性报》已经成为阿根廷国内的第二大报;在澳洲,免费报纸的种类超过17份,发行区域遍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各大中心城市;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免费报纸是这些国家近年来市场份额飙升最快的媒体之一;而在香港地区,《都市日报》、《AM730》、《头条日报》三份报纸争奇斗艳,并把免费报纸大战的硝烟带到了大陆。
目前,在中国内地经济发达、报业竞争激烈的地区也先后出现了免费报纸,而且运营状况良好,如上海I时代报,广州羊城地铁报、南京东方卫报、北京信报等等。可以肯定,随着传媒产业的变革,免费报一定会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新闻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传媒产品的可替代性也在不断增强,相似的新闻内容导致价格日渐成为媒体受众关注的敏感因素。既然获取同样的新闻信息可以通过免费的媒体,或者说可以通过单位产品价格更为低廉的媒体,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选择需要付费购买的报纸呢?
北京娱乐信报发展到今天已经9岁了,其中,2007年11月27日由都市报正式转型为地铁报。经过近2年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如今已经成为京城白领上班族的“必读物”。同时也赢得了“好看、有用、放不下”的美誉。
提起信报的发展,特别是转型后的情况,信报社长毕昆说:“我们不强调自己的渠道优势。”在他眼中,再强的渠道优势也可能会变为劣势,太强调渠道优势反而会让报信报有所懈怠。只有在好的渠道前提下,做好更适合地铁乘客阅读的内容,才是信报充满活力、不被市场抛弃的保证。在接受传媒中国网记者钟澎采访前不久,毕社长刚从医院出院。他给记者的第一面非常严肃,感觉没有阅读《北京娱乐信报》那种自在、轻松的感觉。但经过1个小时交流和对话之后,记者发现毕社长是一位非常谦逊、高瞻远瞩、格外充满激情的“地铁报人”。
传媒中国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信报会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主办一些重要的活动吗?
毕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信报转型的08、09两年以来,我们国家大事不断,重大的新闻题材对任何媒体来讲都是一个机遇。去年的奥运、今年60年大庆,对媒体都是很好的题材。今年在活动方面,除了按照报业集团和市委宣传部布置的国庆报道之外,我们根据地铁报的特点,在成就报道中,其中很大篇幅放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策划布置了一个地铁发展成就的系列报道,从地铁设计、建设、运行、科技、,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第二,紧贴地铁报的特点,在9月份举行了7次发行量扩大到60万的活动,60周年7个60万,为读者提供一些更详尽的报道,国庆期间的活动,信息服务。当然,这同时也是经营的需要,除了参与集团主办的一些庆典活动之外,报社也举办了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
传媒中国网:信报自转型以来,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毕昆:转型2年来,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读者的支持。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目前北京乘坐地铁的上班族平均乘车时间是31分钟,人群的构成是我们报纸内容设计的基础,85%以上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对新闻有强烈需求。从这2年的情况看,北京的乘客对信报已经接受,在上班途中形成了领阅习惯,每天早上7点-9点,在各地铁线路的80多个站点,领阅的非常踊跃,甚至排队领取,这充分说明信报的内容和服务功能得到了读者的很大认可。信报在内容设计实用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能提供!
传媒中国网:您常说“我们不强调自己的渠道优势,”那您认为信报发展至今,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毕昆:渠道优势是有的,可以迅速的圈定年轻的上班族人群,地面上任何一个媒体都做不到这一点。第二是拥有高品质的内容服务,我们的版面保持在 24个版以上,提供了足够的内容。读者习惯把报纸带出地面,传给更多的人分享,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即使有渠道优势,也会慢慢丢失更多的读者。
¥268起
¥208起
¥198起
¥138起
¥198起
¥22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