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 > 旅游攻略 > 山西游记 > 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

    走笔山西——我的山西游记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1-04-26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啊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山西的旅行就如同在历史中穿梭,那种如黄土般层层叠叠的往事如陈酒般弥漫在心头,越是回想越是清晰。我决定用笔墨重新走一遍山西,这是一条更精彩的路程。

一、三看黄河

但凡是中国人都对母亲河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也概莫能外。然而我亲近黄河的机会却不多,屡次在火车或者飞机上匆匆掠过黄河,只有在山西却三次和她亲密接触,见到了三种不同风情的黄河。而在这三看黄河之中,第一次在壶口与她的相逢最为惊心动魄。

次日清晨还是雨,据说山西一侧的观瀑洞已经无法下去,索性去了陕西一侧正面看壶口瀑布。十里龙槽边,满耳涛声;十里龙槽上,满面雾水。援着苍黑色的岩石下探几层,滚滚浊浪才正好扑面而来。水势真大!壶口不再是一个瀑布,而是成百条瀑布排满了整个十里龙槽,大大小小、分分合合、远远近近、淡淡浓浓。这百千条流水如奋然的须眉鳞爪,攒聚出一条翻卷奔腾、银沫纷飞的黄龙,几乎越出龙槽、一飞冲天。溯流而上,水势更盛,我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想更接近河中流大瀑布,但几番努力都失败了,只好站在瀑布的一侧平视,无法从下方仰望“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象。滚滚黄河水,滔滔黄河浪,一股脑从脚下卷过,倏忽跌落下去,翻身滚卷起来,喷起层层水雾,吐出浩浩潮声,然后就头也不回向下游奔去。

只这一个照面就让我明白了黄河的雄浑。接下来在鹳雀楼和小浪底的两次聚会则让我体会了黄河的宽厚和深沉。

对面是淡淡的山峦,身后是刚刚耕耘过的麦田,我就这样迎风站着,平静的一如眼前的青绿而非混黄的黄河水,心头反复念着:“静水深流,水静流深”。雄浑也好,宽厚也好,爱也是她,恨也是她,中国古老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黄河的故事,但至今谁也说不清黄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河,这就是黄河的深沉,因为深沉,所以博大。

放眼黄河,你的身躯已经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黄河,而是亿万国人心中的图腾;你的性格也不再是水文条件里的黄河,而是中华民族共融的品格。我在山西的旅程始终与黄河相伴,黄河也是我旅程中文化意义上的起点。走笔山西,上下千年,纵横千里,不在一景一物,只在情中心中,连贯我笔墨的不再是行程,而是三晋大地历史的长河,是黄河文明光辉的历程。

二、晋水之源

夜晚车游在太原的迎泽大街和汾河两岸,灯光璀璨,高楼林立,觉得和其他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同,可太原城毕竟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山西远古的遗迹很多,比如临汾的尧庙、沁水的舜王坪、运城的大禹渡,阳城的汤帝庙,但在人们的心中,山西兴盛于晋水,晋水发源在晋祠,这许多历史的年头应该都是从晋祠的泉眼中汩汩流出的。

晋祠流传着一个故事:梁思成先生曾觉得在通都大邑不会留下真正的古代建筑,所以他很早听说过晋祠却一直没有留心。某次他坐着驴车在山西考察,偶然望见一个飞起的屋檐,立刻断定这是宋代的遗迹,问了旁人才知道是晋祠的圣母殿。之后他专程来晋祠考证了他的发现。故事的真假不必去计较,但晋祠有着悠远的历史却是真的。

晋祠在太原市以南二十五公里的晋源县,是奉祀西周晋国开国者唐叔虞的祠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山是悬瓮山,水是难老泉,凉堂是圣母殿,而飞梁则是鱼沼飞梁。这些山、水、殿、梁构成了晋祠这北方少有的园林式祠堂。清晨走进这里,我并没有感到祠堂威仪和肃穆的压迫,而那一种清新的生动让我感染不已。满眼古树名木、花团锦簇、充耳鸟鸣阵阵、泉水声声,景致这样和谐。在晋祠一路游览,进入景清门,绕过水镜台,跨上遇仙桥,途经金人台,迎面是对越牌坊和元代享殿,之后是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堂,向西一转就到了水母楼和难老泉。这一处处景致都有许多传说和典故,常常一组一组被人提起,比如晋祠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和唐碑)、晋祠三绝(宋代仕女、难老泉和周柏)、三大名匾(水镜台、对越牌坊和难老泉)等等。每当导游说到这些名胜典故,总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一方水土一方人,谁能不说家乡好呢,看着他们解说时自豪的样子,也是很愉快的经历。

饮水思源,凭吊晋祠,细细捡拾,颇多收获。去晋祠求签的人很多,说是灵验无匹,祈福祈寿,求子求财。我却觉得把自己的命运放在神佛手里并不放心,还是自己努力掌握来得更牢靠些。我到晋祠最大的收获是学一个“信”字,剪桐封弟的故事讲的就是信,水母娘娘的传说讲的也是信,而后世李唐王朝的发迹以及晋商的百年繁荣都离不开这个“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的一生应该始终学习为人处事治国理家的道德,而“信”正是道德的根本。历史沧桑,英雄尘土,唯有精神和道德永留人心,是人类瓜叶绵延、发展不绝的真正的源头。在晋水的源泉,思考立身的根本,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

在远去的路上,我时不时还看得见平静的汾河,不由得又想起这晋水的源头,这山水形胜的晋祠。

三、忠义千秋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解州(当地方言,“解”念“害”音)关帝庙一年两度赶庙会的日子(另一次是农历四月初八)。可惜我今年赶上的时节却没看上热闹,全怨这连绵不断的秋雨了。有失就有得,游人少了我便可以仔细地领略这全国最大关帝庙的风采。

解州关帝庙不愧为全国规格最高,占地最大,形制最全的武庙。整座庙宇森森然有种宫殿的气派,中轴对称,前殿后寝。大门分三进,为端门、雉门和午门,端门对面为四龙琉璃照壁,左右是钟楼鼓,门前是用三根铜柱交叉起来的铜挡众,意思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老百姓到此止步。整整衣冠,穿过端门,到了雉门。雉门很有趣,关起门来,在台阶上用木板一铺是个戏台,锣鼓家伙一敲,关公大戏就可以上演,对面的午门正好成了戏棚。前殿的主体是御书楼和崇宁殿。主殿被称为崇宁殿是因为关羽在宋朝被封为“崇宁真君”,到了明朝关羽加封为“关圣帝君”,大殿规格也上升为九开间大殿,环绕殿外共有26根盘龙石柱,可以和曲阜孔庙大成殿相媲美,完全是帝王的规格。崇宁殿内关羽也是帝王打扮,左右各立一个文臣,据导游说这两个大臣是显示关羽帝王气派的摆设,没有姓名来历。其实不然,据《陔余丛考》记载:“万历二十二年,因道士张通元之请,(关羽)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封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子平为“竭忠王”,子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赐左丞相一员,为宋陆秀夫,右丞相一员,为张世杰。”。后寝由刀楼、印楼和春秋楼组成。刀是青龙偃月刀(最早的史书记载关羽使的是剑,后来变成了矛,直到元代才改成了大刀,《三国演义》中定名为青龙偃月刀),印是汉寿亭侯印。春秋楼是全庙最高的建筑,楼上有关公读春秋的塑像,还有象征着山西108个县的108个木隔扇。整个关帝庙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如环绕四周的碑廊等,特别是庙内外的五座牌坊很有特色,当时记下了每个牌坊的题字,分别是:“气肃千秋”、“大义参天”、“精忠贯日”、“威震华夏”、“万代瞻仰”,连贯起来是对关羽的最高评价:生前“威震华夏”,身后“万代瞻仰”,从来“精忠贯日”,始终“大义参天”,永远“气肃千秋”。

诸葛亮曾评价关羽“绝伦逸群”,那是溢美之词。其实关羽原本是三国中一个普通的将领,兵败而死,身首异处;魏晋南北朝时默默无闻乏人提及,隋唐时则作为当时的武圣人姜子牙的七十二员配将之一;后代逐渐受到重视,宋为王、明为帝、清则为圣,成为了与孔圣人比肩的武圣人,民间更将关羽当成了神。为什么关羽有如此传奇的经历呢?不过从民间崇拜、朝廷利用和宗教推动三个方面想想,还是有根据的。首先关羽的形象在中国老百姓当中是深入民心的,他事刘备有忠、对曹操有义、待嫂嫂有礼、读春秋有智、杀敌寇有勇、而且挂印封金,不贪财色。于是老百姓敬重他祭奠他,甚至将他当成财神。从唐朝开始就有《说三国》的话本(说书的前身),元代以后三国戏更是层出不穷,于是在草民中间不需要识字就知道了关羽,崇拜关羽之风越行越盛。这时朝廷官府出面了,关羽的忠和义,也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封建王朝所推行和尊崇的。老百姓心目中有了这尊忠义之神,朝廷很方便拿来利用,于是累世加封,建庙推崇。三种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不断融合,关羽在宗教中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宗教和政治、民俗结合,关羽这尊神也就真正在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

运城附近关羽的遗迹还很多,出名的有盐池和常平关帝庙。常平关帝庙位于解州镇东18公里常平乡,是关羽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自从关羽年轻时因为除了恶霸逃离故乡,关羽的父母投井自杀后,这里反倒没有了关姓的后人。常平关帝庙最初是民间自发兴建的,规模不大,自有特色。最大的特色这里是关羽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关羽曾祖父、祖父、父亲、关羽和关羽之子五代人,是全国其他关帝庙所没有的。庙里有一座元代砖塔,相传塔下就是关羽父母所投之井,后世建塔为墓。这里的柏树也是姿形奇特,其中一棵几近倒伏,而且所倒的方向是指向解州关帝庙的,与其他树木截然相反(大多数树木顺着山风吹来的方向倾倒)。传说关羽死后头在洛阳,身在襄阳,魂在故乡,关老爷的魂魄晚上在常平关帝庙休息,白天就顺着这棵柏树飞到解州关帝庙工作,恰巧那里也有一棵茂盛的柏树指着这里,两树遥对,引人遐思。关帝庙山门两侧各有一个木牌坊,侧面观看形同飞鸟,其中一个上题四个大字:“灵钟鹾海”,灵钟描述的是对面的中条山,而鹾海指的就是运城的盐池了。

盐池取盐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每年春秋两季蓄水,水析盐出;夏季引水入田、风干为盐;冬季排干池水,池底是硝,据说常年厚度可以达到一米。几千年周而复始,是中国古代三大盐产地之一。古人在东海之滨煮海为盐,在四川自贡凿井为盐,都是人力产物;唯有运城盐池,只要日、水、风三昧,天工自然,无需人力。古人不晓得盐池之下有盐矿,只当是神力穿凿,建池神庙以祭之。运城盐池历代被视作“国之重宝”,这也是运城地区(古称河东)自古盐业鼎盛,物阜民丰的由来。传说宋朝时,曾有三年间,盐池里热浪翻滚,池水赤红,盐不得出,朝廷震动。当时道教得势,张天师施展神力,说是蚩尤作怪,这赤红的池水就是蚩尤的鲜血!于是请来关羽显圣,一阵风雨雷电之后,盐池重新风平浪静,池水返清,又有盐了。这就是元代杂剧“关羽显圣战蚩尤”的蓝本。因为关羽有如此神力,张天师就上书请求朝廷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连上古黄帝的老对手蚩尤都敌不过关羽,朝廷自然不敢怠慢,不断册封关羽,建关帝庙祭之。

说到“忠义”容易,说清“忠义”很难,老子曾说:德坏而有礼,理废而有法。古人崇尚以德治国,而“忠义”就是德的核心思想。关羽一生,有忠有义,后世楷模。如今的中国重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树立具有时代特点的忠义准则和代表人物是非常有价值和有必要的。关羽是生根在中国人心中的忠义之神,也代表着中国人普遍的道德准则,值得后世之人永远敬仰。祭祀关羽其实就是祭祀国人心中永恒的人生理想。

游关羽的故乡,追关羽的故事,想关羽的精神,发关羽的感慨,真是:秋风秋雨读春秋,关庙关府忆关公。

四、北方城廓

写到平遥,很自然就想起城墙上骑三轮车的老人。我坐着他的车子在平遥古城墙上转了一圈,一路上听他讲平遥“是一个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乌龟城”,配合着他那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讲话样子,的确很令人难忘。

把骑车老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平遥古城解说词。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先后三次迁址,如今的平遥是明朝时最后确定的城址。平遥古城墙保存完整,东、西、北三面城墙平直,南面城墙因城外河流地势而有些曲折。从空中俯瞰,南城门是头,北城门是尾,东西各有两个城门是四个爪子,南北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整体形态仿佛是个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乌龟。骑车老汉说到这里就赞叹:这是一个神龟阿!保佑我们平遥城老百姓富裕吉祥!为了保住这座神龟的灵气,平遥城的建设者颇用了些心思。平遥城东西的四个乌龟爪子门,三个门都朝南开,唯有东北门是向东开的,城门外一条土路连着十里外的一座宝塔,好像用链条拴住了乌龟的左后爪,不让他溜走。南城门里修一座小狮子庙,小狮子正好踩在乌龟的脖子上,于是乌龟成了缩头的,自然更跑不了。也许是冥冥中的巧合,两件法宝真的镇住了这座神龟名城,真的保佑了这座北方的城廓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依然完好。整个城墙共有4座角楼,目前只有东北西北角楼恢复了原貌,其余两个都毁了。但象征着孔子门下的七十二个贤人的望楼和三千个门徒的垛口还保存完好,有几个望楼的下层还残存着彩塑的贤人像。除此之外,城墙上还留有魁星楼和点将台。绕城一周,真要叹服建筑者的巧思,整个城墙的交通设计和排水设计都很完备,望楼、马面、女墙、垛口相互配合,形成了没有任何死角的防御体系。城墙的北、东、西三面外是人工挖掘的城壕,南面则以自然河流作为防御,如今城濠是干涸了,但沿河遍植的绿柳依旧点缀着灰色的城堡,给这座古城带来清新的气象。

站在市楼上,向四面观望,从那层层铺叠着的屋瓦可以感到中国文化里中庸和均衡的美。平遥古城是治国文人的平遥,他们追溯着孔子的思想,用砖石瓦块构造起了符合礼法的城池,处处都体现着秩序和伦理的精神。崇文重武,孔子关公都被树立成绝对的信仰,仁和义被请进庙堂,如同道士和佛祖被供奉起来。平遥更是商贩市民的平遥,他们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渲染出许多神奇的色彩,古老的传奇,神怪的典故,其实都是百姓心中的向往。那财神庙、清虚观里袅袅升起的香烟,正是人们世代不绝的希望。这两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都在平遥古城中融合并体现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日暮时分,游人渐渐散去了,古城的居民在灯火和夜色里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理想永远是崇高而美好的,中国古代五千年追寻着的天理大道其实从来都没有实现过。现实的生活是具体的,一个城市也不可能只用精神和信仰统治着,政治和法律是必须的统治工具,而其代表就是衙门。在山西我一共看了两处衙门,一个就是平遥的县衙,另一个是霍州的州衙。其中县衙属于明清两代最低的政权机构,而州衙要高一级。如果联想到南京的两江总督衙门和北京的皇宫紫禁城,我见过了中国古代各级官衙的遗存,从中多少可以管窥官衙的文化。平遥县衙的格局和霍州州衙相近,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路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是行政的主体建筑;东路为前驿站,后仓库;西路为前监狱,后校场。大堂是整个衙门的核心建筑,一般都称为“亲民堂”,主要举行大型仪式和审理刑事案件,殿前有宽敞的庭院和月台,两厢是“礼、吏、工、刑、兵、户”六房,整体建筑风格肃穆庄严,充分体现着政权的威仪。二堂的建筑比较轻松些,一般处理钱粮和民事诉讼。平遥县衙二堂仪门上悬有一匾“天理国法人情”,较全面地表达了古人处理世事的三大法宝,“天理”是仁义道德的伦理教化;“国法”是纲常律法的强制手段;“人情”是情面关系的润滑措施。天理也好,国法人情也罢,其实都是各级官员一手把握。自古百姓歌颂包公、海瑞等清官,也是对政治清明的一种期望。任何期望因为不容易获得才更显得珍贵。内宅的部分,县衙和州衙有些不同,州官是五品,内宅有家眷;县官是七品,不能携带家眷上任,所以内宅只有一进三间。楼下三间起居,楼上设一神阁,供奉官印。据说守印的是一个狐仙,清官守印,贪官夺印。神鬼之说毕竟惘然,不过是县令自欺欺人的一种寄托罢了。

国中有王才是国,城里有官方为城。四方一座城池,堂堂一个官衙,加上辐辏的街巷,林立的店铺,往来的商贾,穿流的居民,于是就有了平遥。散落全城的明清遗迹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活化石。细雨中我追寻在古城的街巷。大街上的店铺还打着明清时期的老字号,外观上也是老样子,但感觉却是“旧瓶装新酒”。明清街上的商业氛围尤其浓洌,推光漆器、平遥牛肉的招牌到处都是有些碍眼,饭店和旅店的拉客之声不绝于耳。只好把目光拐进小巷,这里是另一个世界,平静的冷清的,甚至有些寂寞的世界。偶尔闪入的砖雕门楼,飞檐一角,或是一个门墩、一棵古树,还些须留着过去的影子。

五、寂寞乡村

行走山西,越走越远,但始终也看不到真正的百姓生活。作为旅行者的我,注定只是在或大或小的景点上留连。营造的气氛,附会的故事,穿凿的景物,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反而是村路边好奇的孩子,院门口淡漠的老人,忙着收拾院子洗晾衣服的妇女,赶着牲口架着车子匆匆而过的男人,才吸引了我更多的目光。他们和我有着隔膜,但我并不愿意只是一个陌生的看客,我努力地和尽可能多的人交流,或者司机,或者乘客,或者商贩,或者导游,他们的言语让我更加了解这一片美好的山西大地。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直至乡村,行走的越深入,所得的越丰富,我坚信人文的美才是山西最大的风景。

相比起知名的寺庙、宅院和古城,经过的几个小村子让我感到更亲切。它们是寂寞的美人,在山间静静一等待就是几百上千年。容颜已经杳然,风韵依旧长存,那浅浅留下的几眼回眸、依稀身影,也让我着迷不已。

阳城县郭峪村是个从明代就兴盛起来的大村子,闯王李自成因为它远近闻名的富裕攻打了三次,村庄几乎毁灭,所以在后来的重建中就特别突出了防御的功能。我在这里的旅行也是从一段地道开始的。郭峪村的地道一端直通村外,就在一个普通的民居小院子里,外人很难知道这么个隐蔽的出口。地道内大约一人高,稍稍弯腰就可以通行自如了,不过导游说原本地道并没有这么宽敞,后来为了方便旅行才拓宽并包了砖券。地道内还有分支,通往村子的其他地方,最重要的一条路是通向村中心豫楼的。豫楼是郭峪村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豫”通“御”,当危险来临外敌入侵时,全体村民可以躲进楼内进行防御。豫楼由村中大户发起,全体村民出工出力建成的,楼宽五开间,楼高三十三米,是真正的百尺高楼。楼分七层,底层无窗,但内部有水井、磨房、锅灶,甚至有隐蔽的厕所。二到六层有窗,方便通风换气,还可以进行攻击,这是村民避难的场所。七层最高,建有一个楼阁,四面围以垛口,是主要的攻击和防御的工事。站在豫楼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郭峪村,远山起伏,近水奔流,寨墙高耸,雉堞嶙峋,和豫楼相互呼应,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这里的寨墙包以青砖,墙外以自然的河流作为城壕,整个村寨共开三个村门,其一为水门。如今只剩下东北两面的寨墙还保存着,墙很高,估计有十几米,在内侧开有可以容纳村丁的窑洞,最高的地方竟有五层窑洞。地道、寨墙和豫楼,三位一体形成了郭峪村严密的防御体系,其实这也是山西许多富裕村落相近的防御模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人普遍有着这样的处事心理,体现在村落建设上则充分考虑了防守的重要作用。山西作为中原内地重要的省份,晋南、晋东南地区也因从地里位置上接近隋唐宋的政治中心带长安——洛阳——开封,较早就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村落发展比较完备严密,是南方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是否有坚固的寨墙可以作为村落建设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古人不仅希望居住的安全,更希望居住的美好,因而风水的营造也是村落营造的重要内容,这在沁水县西文兴村体现的更好些。西文兴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后人建立的村落,全村皆为柳姓。柳宗元因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贬永州,为防止家人因此受害特地要求后人搬离故乡河东解州(运城)。当他的后人来到王屋山的腹地,感觉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无双,就正式安家落户了。直到明朝末年,默默无闻了好多代的柳家人终于走出大山去经商做官,发达后就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村落营造工程,目前的西文兴村就是这时期的产物。风水之说,也不完全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环境美学上的意义且不必说,单是对于村民心理上的凝聚作用也有重要的价值。西文兴村依托北面的凤凰山而建,山势森然,卧虎藏龙。左有东山“三台左抱”,右有西岭“九岗右环”,面前一带平川,遥遥对着南面的二龙戏珠山。一条西文兴河缓缓绕过村子流向远方。四周林木繁美,土地开阔肥沃,的的确确是块吉壤。村子的建设也是由北向南铺开,北部是内府区,由若干个两进或者三进的四合院落组成,每进四合院都是“四大八小”的格局,有明显的晋东南民居风格,这些院落是族人居住的主要场所;中部为牌坊街和文昌阁等建筑,是连接内外的中枢;南部是外府区,有关帝庙、魁星楼、宗祠、文庙等公共建筑,是村民集会的场所。因为整个村子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为防止风水外泄,村南修了很高的平台和寨墙,关帝庙和魁星楼也建的比较高,人为弥补了自然的不足。在村口的河上修一座石桥,起到水口的作用。河流在风水中作用很大,即要方便饮用灌溉,还要避免泛滥,更作为了村子财富和运气的象征,因此水是不能轻易流走的,往往是挖个小湖或者建座小桥,约束一下,好比是把财运挡在了村子里一样,这类建筑就是水口。

明朝末年柳氏后人经商致富后,开始举全村之力建造西文兴村;到柳遇春一代则开始出仕为官,村落的建造达到了最高潮。这和山西地区许多村落的发迹道路基本相同,从务农而经商,由富裕到为官,累积财富,兴建家园。随意走在西文兴村之中,美好的建筑随处可见,也许因为山高皇帝远,很多建筑还因为主人的喜好超出了礼法的规制,有着相对自由活泼的美。例如司马第的大门,竟然有九重斗拱上六下三,壮观异常,即便是皇宫没有这样张扬的门楣,堪称一绝。虽然现如今这里早已衰落,豪华宅院也都是几户村民的分而居住,但是那些挂满辣椒玉米的楼板,那些摆着杂物瓜果的窗台,还保存着极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比起灵石的王家大院也不显逊色。即便在垫了街道、垒了猪圈的石块当中,我还发现了完整的“四狮如意(事事如意)”的石雕照壁底座。生活仿佛是一个轮回,如今西文兴村又成了个穷村,百姓以种地为生,养牛作为副业。山川秀美风水绝伦不能真正带来富裕,闭塞的交通却成了致富的障碍。这里有个山西历史与现代的矛盾,历史和现代山西的地理环境并没有什么不同,古代的山西人走了出去创造了财富的神话,今天的山西人守在本乡本土靠挖煤却依旧贫穷。古代的山西人发达了却没有用那些车载斗量的金银变换出更丰盈的财富,而是搬回深山修筑起富丽甲于天下的深宅大院,今天的山西人千篇一律地恢复着一个又一个大院争取着游客和财富。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时也命也。

 

在山西层层黄土之上,条条沟岭之间,一定还有许多寂寞的村落,或许他们曾经闪烁过一瞬的辉煌,或许始终默默无闻,但在那些本乡本土的村民心中,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故园才是最美好的,那是一种我们这些外乡人无法体味的美好。谁又能说寂寞不也是一种美丽吗?

六、庙观重重

“上车睡觉,下车看庙”是对山西旅行诙谐地描述,在辽阔的山西大地上散落着占中国总数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和文物,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寺观庙宇。田间地头寻常巷陌里常常隐藏着黄墙一角,时时鸣响着暮鼓晨钟。同行的朋友戏言山西一行把他一生要看得庙宇都看完了。而我则深深地感到此行经过的每一处寺观都闪烁着独特的文化光芒。

 

不必说遍及山西的关帝庙,也不必说晋水之源的晋祠,更不必说清凉佛界的五台山,单是平遥城中的城隍庙和双林寺就很有看头。每一个城镇乡村都有一个本乡本土的保护神,城镇上称为城隍,乡村里叫做土地,他们往往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做出过非凡的义举,庇佑过当地的百姓,于是建设庙堂以祭奠。按照正统的说法城隍属于五品官员,比七品县令的官阶要高,所以在平遥城中城隍庙建在城东,居于县衙的左边等级更高一些。我比较喜欢这里的琉璃,城隍庙中所有的屋顶都采用土黄和湖蓝的琉璃瓦铺就,殿脊上有琉璃砖雕的人物走兽和楼阁,完整而出彩,据说这种蓝色准确地称呼应该是孔雀蓝,如今烧制这种色彩的琉璃工艺已经失传。古人把满心的崇敬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确不是毫无信仰的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双林寺的名头更大了,被贯以彩塑博物馆的名号,可见不同凡响。我是冒着雨骑着车赶到双林寺参观的,因为时候尚早游人很少,看见我骑着破车灰尘满面的样子,连卖工艺品的小贩也懒得搭理我,正好方便我自由清静地游览。双林寺规模不小,前后四进,主要的彩塑分布在天王殿、菩萨殿,最出名的彩塑有韦陀、自在观音和渡海观音(因为大殿维修,没有看到),这些彩塑的确很有特色,不像明清的塑像那么高高在上,而保持着一种自由活泼的造型风格,比如韦陀扭曲成“S”型的身姿和自在观音翘的老高一条腿。出于保护的目的,双林寺所有的殿堂都用通天的铁栏杆封了起来,游人只能模模糊糊地看看,多少有些失望。正碰到一个学习美术的小伙子用黄泥临摹一条佛祖莲台下的小龙,忍不住上前攀谈。得知他要在这里学习一年,临摹所有的彩塑作品。寺里每天收费60元,草草算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正在学习的穷学生来说负担也不轻。分别以后,他又坐在大殿的门槛上思索造型,看着他的背影让我联想到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背影,真心地祝愿他成功!

相比名声大振的双林寺,深藏在吕梁山里的隰县小西天悬塑和蒲县东岳庙泥塑,以灿烂的技艺和恢宏的气势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游览过日升昌票号的人,一定对于它的密码体系、地下金库记忆很深,而我则对它在经营中的一些理念更感兴趣。

第一是责权明确。东家的所有权和掌柜的经营权分开,大掌柜负责经营和三掌柜负责内务分开,账房和信房分开,存款和取款分开,以及跑街和收账分开等等。这些责权的明确分离保证了整个票号良好的运营环境,避免了过多的人事纠纷,因此这里人员精简,效率很高。一般总号也就是二三十个人,分号七八个人就能开张了。第二是重视人才。身股的概念把票号中所有的雇员都紧紧抓住了,大家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很好地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一整套的升迁和奖惩机制着重发现和培养了人才,并通过身股的分配关系突出了对人才的重视和保护。第三是积少成多。票号主要从事存取业务,汇兑业务和贷款业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汇兑业务。票号从汇兑的费率,银钱的兑换上都有周密的考虑,充分发挥积少成多的作用,创造出重要的收入来源。第四是官商结合,第五是扶植同乡,这些就不赘言了。正因为制度上的保证,又顺应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晋商很自然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这些制度在票号建立之初就基本确立了,经过了上百年的经营并没有多少改变。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不发展优势也很容易走向反面。比如东家和掌柜的关系使得东家日益远离经营的中心,使得很多决策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再比如因为与政权的关系过于紧密,清王朝的灭亡使得票号成了覆巢之卵。商人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中都是社会的末流,他们努力的挣扎,始终无法改变弱者的命运,无论他们用多少银钱堆叠出了壮丽的门楼,还是通过捐官得到了灿烂的顶戴,但历史命运的悲剧,仍然无可避免!人不能脱离他生活的时代,也无法改变环境赋予他的性格。走在日升昌票号中,抚摸着嵌着铜板的厚厚的砖墙,我不免感叹像雷履泰这样敢于变革的人毕竟是少数。山西商人中因循守旧的性格特点比较突出,也因此失去了他们最后转制成为银行的发展机会。其实山西商人在经营中的守旧特点在清朝后期北方的票号与南方的钱庄的交锋中就可以发现,虽然当时钱庄因为受到外来资本冲击较早较深而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灵活的经营模式也的确冲击了票号的发展。很可惜这些身居山西的老财主们并没有吸取这个经验教训,反而标榜自己的稳妥作法是取胜的关键。这种基于农耕制度的保守经营心态也是山陕等内地商人很重要的性格特征。

靠贸易和票号致富的山西人,无一例外地为自己修筑起了壮丽的宅院。我先后去了祁县的乔家大院和灵石的王家大院。乔家以严谨整饬让我感慨,王家用精巧壮丽让我心动,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特色。但从总体上说,也有许多相似的特性,也能反映出主人共同的性格。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乔家大院名满中外,如今红灯笼也成了所有山西宅院最重要的点缀,不过我还是宁愿把它遗忘,还原历史的真实。

乔家大院正门开在一条小巷之中,四面都是几人高的院墙,门外是百寿图的照壁,两边对联“存天理以覆人欲,蓄道德而能文章”,是左宗棠的手笔,整个一幅儒商的装扮。走进门内,一条笔直的甬路直通小小的祠堂,两旁六个独立且连通的院落,北面院落为三进,轩昂壮丽;南面院落为两进,略微低矮。院落房子的高低大小觉得了居住主人的高低尊卑,处处显示着封建礼法的严谨。所有的房屋和门楣都装饰得富丽堂皇,雕刻的精致繁盛,屋脊上连绵的福云流淌着主人对生活所有的企盼和向往。不过房子虽大,住起来也并不舒服。比方说住宅内没有一处花园,高墙深院,一片灰色,实在是了无生趣。相比起来王家要好一些,也许因为乔家始终是商人,而王家由商而官的缘故,王家的高家崖和红门堡壮观的可以和皇宫相比,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被木雕、石雕和砖雕充满着,可以算是我去过的最富丽豪华的住宅,很难想象这仅仅是一个山西土财主的乡下院落。尤其是红门堡被整体规划成一条龙的样子,宅门是龙头,中间一条甬路是龙身,寨墙上的望楼是龙尾,而且每一个房脊都是龙头,这样张狂的气势也只能用天高皇帝远来解释了。两个大院我都请了导游细细的讲解,从中知道了一些乔家和王家的发家故事。两家都出身寒微,几代人辛苦积累,逐渐成为一方的豪强。这也是所有晋商同样走过的道路。家族兴盛时也都很注重子女的教育,有比较严格的家规族约,这是两家都能够长时间兴旺的保障,乔家直到抗战爆发才弃家而走,王家也富裕长达八代人一两百年。大院中到处都是对联篇额,比如“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惜衣惜食缘是惜福”、“知足阁”、“学吃亏”等等,倒也都是些教化的至理名言。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似乎也能看到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晋商富裕以后都花大力气修建宅院,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陈旧的意识,也说明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超前的经济实力没有再投资的途径。修建无比壮丽的住宅成了多余的浮财唯一的去处。构筑这样得金银窝只能是虚张声势,而生长在这样安乐窝里的子孙们也只有奢侈腐败的必然命运了。如今各地都保留着很多山陕会馆,也一样的轩辕壮丽,这种穷极乍富的奢侈铺张也是山西商人的一个性格弱点,他们忘却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忘却了经商中克勤克俭、诚实守信、积少成多、相互协同的真理,成为许多山西商人败落的直接原因和外在表现。

走笔山西,任意而行。也许是因为我生长在同样是黄土厚重的西安的缘故,我对山西有一种熟悉的情感。能够写到的感受其实只是我见闻感触的冰山一角,能够发现的故事也只是山西大地上丰富生活的沧海一粟。我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外乡人和旅行者的角色,这就注定我不能更深入的走进山西人的世界里,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只是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旅人,记录下这段行程,这种文化,是我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滚滚流水的一个承诺,也是我对自己文化根源的一种探究。

 

相关旅游线路

醉美夕阳红·山西全景9日游(探古城民宅,观古城建筑,品古城韵味;品历史,赏古迹,品味三晋大地上悠久)

国旅推荐北京成团爸妈放心游

编号:GL18065满意度:97%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1、住宿:经济团:太原市内经济型宾馆标准间。 2、交通:当地空调旅游车,我公司按拼团人

1570

查看详情

佛国之旅五台山一地祈福双汽二日游(佛教圣地许愿)

编号:GL590满意度:98%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1.线路提供商: 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 2.成团标准:16人以上即可成团;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制定

458

查看详情

佛国之旅五台山一地祈福品质双汽二日游(游览五台山八大精华,品尝五台)

编号:GL18036满意度:97%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游览五台山八大精华正规寺庙门票全含 ★品尝五台山特色素斋宴 ★纯玩无购物,无强制

428

查看详情

佛国之旅五台山一地祈福自助双汽二日游(无算卦,无请佛,安心礼佛)

编号:GL18041满意度:98%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我社决不进非法烧香、请佛店(如:佛国中心、财神庙等) ★正规空调旅游车(三年内)景

278

查看详情

绵山-王家-壶口-平遥古城-晋祠卧去高回五日游(畅游永不舍去的 “精”点)

编号:GL18044满意度:97%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劲爆超低价、一站式服务、一样的时间、别样的新奇体验。

1768

查看详情

双塔寺-蒙山大佛-五台山-乔家大院双高四日游(一样的时间、别样的新奇体验)

编号:GL18050满意度:97%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畅游永不舍去的 精点;劲爆超低价、一站式服务、一样的时间、别样的新奇体验。

1628

查看详情

福寿山西—老年版卧去高回八日游(百善孝为先,最美夕阳红)

编号:GL18053满意度:98%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百善孝为先,最美夕阳红。我们本着孝为先、孝为大的理念,为天下父母倾情定制福寿山西老

2728

查看详情

五台山一地祈福卧去高回三日游(探古城民宅,观古城建筑,品)

编号:GL18057满意度:97%出发日期: 更多
特色:★游览五台山八大精华正规寺庙门票全含 ★探古城民宅,观古城建筑,品古城韵味 ★品历史

880

查看详情

国旅品牌

关于我们
国旅简介 联系我们 营业资质 招贤纳士 公司地址 网站地图
产品服务
周游世界 私人订制 自由海岛 北京当地游服务 醉美中国 签证办理 公司郊游 公证认证 邮轮度假
联系我们

经营许可:L-BJ-CJ00056

合作邮箱:xiehui@zglxw.com

咨询电话:400-690-6676(24小时)

咨询电话:010-64027200(9:00-20:00)

公司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

手机扫码浏览

跟团游、自由行、吃住行
定制专属自己的旅行线路

扫一扫我要咨询